通山采茶戏是广泛流传于通山及周边地区的地方戏曲之一。每逢采茶时节,采茶男女遍布茶园,放歌于碧绿丛中。这些歌始称“采茶歌”,后受黄梅、武宁等地采茶戏及汉剧的影响,而逐渐形成了通山特色的采茶戏。其分南北两路发展传承,南路流传于富水河南岸,北路流传于富水河北岸。北腔比较粗犷,南腔较为婉转,但两者都由锣鼓伴奏、一唱众和。
通山采茶戏有传统大小剧目100多出,表演上分生、旦、净、丑等行当。音乐由唱腔、伴奏两部分组成。唱腔分正腔和彩腔:正腔包括北腔、叹腔、汉腔、四平腔等四大声控,属板式变化体,曲调优美、可塑性大、表现力强,为唱腔主体;彩腔曲调繁多,包括乐曲短小的民歌、灯歌,节奏自由的山歌、茶歌、田歌,调式色彩丰富,节奏轻快活泼,曲调多以上、下句或方整性的四句组成,大戏、小戏均可采用,但多用于小戏。
通山采茶戏是湖北省优秀地方戏曲剧种和重要历史文化遗存,是一支极具文化价值的声腔与剧种,挖掘、抢救、整理、保护和传承通山采茶戏,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戏曲史,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