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木雕是中国民间因地而名的一种木雕流派之一。主要包括备料、制图、黏贴图纸、雕刻、打磨、上蜡等工序;以平面浮雕为基本技法兼用圆雕、半圆雕、透空雕、阴雕和彩木镶嵌的雕刻技法与利用材料本身纹理色彩的处理手段构成其技艺体系。
通山木雕以当地的樟木、杨木、梨木、枣木、椿木、槠木、柏木为主要用材,往往用于建筑装饰,包含木质古建筑及建筑装饰木雕、木雕家具和日常用品装饰木雕、陈设欣赏装饰木雕、宗教和丧葬用品木雕等。其所用题材广泛,诸如图腾传说和神话故事、人物故事、民俗风情和现实生活场景、寓意题材、宗教佛像等。其中,受当地戏曲的影响,人物题材多以民间故事、戏曲故事为主,“画中有戏,百看不腻”是通山装饰木雕极富色彩的部分。
通山木雕构图饱满大气、层次丰富细腻、图像写实传神、做工精雕细刻、格调清秀淡雅,这种艺术特色是建立在通山民俗文化和地域特色之上的,也是一代代通山木雕艺人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结果。其有效地实现了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结合,传承了古建筑艺术和传统木雕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