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九闹漕》是一部汉族民间叙事诗,又叫《抗粮传》。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流传于崇阳一带。
这首长诗讲述了崇阳县白霓桥的秀才钟人杰(即钟九)与贪得无厌、巧取豪夺的县衙粮房斗争并走上农民起义之路的故事。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对此事记载道:“一八四一年,湖北崇阳人钟人杰聚众数千人起义,自号钟勤王,并竖都督大元帅红旗,次年战败被杀。”
《钟九闹漕》通过口头传唱和手抄本流传,全诗长约1500余行。这是一部典型的五句头山歌形式的叙事诗:整篇篇诗文以七言五句为一诗段,前四句对称;第五句是第四句的引伸和深化,在音律上常与第四句尾音押韵。
《钟九闹漕》是汉族地区较为罕见的长篇叙事诗,被认为是近代汉族民间叙事诗的代表作之一,1957年经孙敬文记录、整理,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